2022年7-12月启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工作: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实名账户,**实名帮扶机制,制定特殊困难未就业毕业生“一人一策”帮扶计划;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,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发布岗位信息;推动政策性岗位和公共部门岗位落地,拓展基层就业空间...通过一系列措施,精心保障毕业生的求职之路。
日前,人社部发布通知,7月至12月,启动实施2022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工作。未就业的毕业生会得到什么帮助?如何获取工作信息?目前还有哪些就业机会?记者采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。
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至少可以获得一次职业指导、三次职业介绍、一次技能培训或工作实习。
高校书记、校长“带人直播”,向企业推荐本校毕业生;线上双选会、线下招聘会接力举行;简历导师、求职辅导员全程陪伴……今年以来,各地积极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,高校不断创新帮扶措施,精心保障毕业生求职路径。
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,对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不会脱节。一方面,各省级人社部门将提前与教育部门、高校对接,**工作的连续性。另一方面,6月底,人社部已开通2022届未就业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,同步开通线下求助渠道。未就业毕业生可在户籍所在地、常住地和求职地进行失业登记或求职登记。
各地人社部门收到信息后,将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实名账户,**实名救助机制。通过访谈、数据对比等。,可以了解毕业生的学历、求职意向、服务需求等信息。对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,至少提供1次职业指导、3次职业介绍、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实习;对暂时没有就业意向的,做好状态记录,及时提供后续服务。
值得注意的是,对于贫困家庭、低收入家庭、零就业家庭、残疾和长期失业等特殊困难的未就业毕业生,各地还将组织党员、干部和服务机构结对帮扶,制定“一人一策”帮扶计划。
“优先推荐岗位,落实政策,组织培训见习,及时提供专业的职业指导服务,促进尽快就业创业。”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对于通过市场就业确实有困难的,还将提供公益性岗位。
对于有志于创业的毕业生,还可以获得政策“大礼包”。毕业生不仅可以参加**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,还可以申请创业担保贷款、贴息、税收优惠、创业补贴等政策,**创业压力。不仅如此,政府部门投资开发的创业孵化基地也会向毕业生敞开大门,提供创业指导、项目推广、孵化服务等支持。
来源:《人民日报》(2022年07月04日第13版) 标题:提供持续帮扶 促进尽快就业 今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启动
如有侵权,请通知本站删除。
声明: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,如有不妥,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!